第三百三十六章 【鸿沟对峙】-《猎击三国》


    第(2/3)页

    夏侯渊领命,让八百骑兵每人背负一捆干草与一小罐火油,从官渡后方出营,朝陈留而去。袁军哨探远远望见,报与大营,袁绍只当是曹军正常调动,并未在意。

    夏侯渊出营五十里后,确认已摆脱袁军哨探,全军拨马向东,从浚仪、小黄到东昏,绕了一个二百多里的大弯。随后,大军再折向往北,直奔济水。一日夜后,八百骑军出现于济水南岸,河对岸就是临济亭。

    这里,已经堆集了如山粮秣,成百上千的役夫,或推着栈车,或赶着马车,从浮桥渡河,将物资运往前线囤积。

    曹军骑兵突然出现,令袁军护粮队措手不及,未及列阵拒敌,八百骑卒已在夏侯渊麾指之下,如一支巨大的箭矢,疾射而来,瞬息突入。随后,巨矢又变成火矢,将临济亭前的浮桥与粮车,变成一条条火龙。

    夏侯渊五百里突袭,大获成功,袁军损失惨重,更被迫放弃了这条运输路线。

    很快,被激怒的袁军也进行了报复。

    五月末,袁军大将张郃、高览,各率一股三百人左右的骑兵,同样绕过一个大弯,避开曹军耳目,从鸿沟上游偷渡,杀向陈留。一日之间,捣毁六个亭邑。等陈留太守夏侯渊闻讯率大军出城时,二将已率骑顺原路退回,只留下浓烟滚滚,哀号一片的村庄。

    此番袁军突袭曹军后方,亦令曹操及陈留为之震动。

    这一局,袁曹二人似乎平分秋色。造成的后果,就是袁绍开始考虑选择一处隐密而安全之地囤积粮秣。而曹操也对雒阳方面的情报能力大感震惊,这时他才意识到,当初并不在意的密约条款之一“提供情报”,是何等重要。

    两场偷袭后方之战,令双方都格外小心,加强警戒,巡哨最远放出百里之外。这运动战,一时半会是打不成了。

    不甘寂寞的袁绍,又玩起了新战法,打起了远程袭扰战。

    他让士卒沿鸿沟垒起高高的土台,绵延百丈,并于高台上筑楼,然后选臂力强劲的弓弩手登上高台,向曹营射击。

    一时间箭如雨下,曹营前巡逻、站岗、守卫的士卒纷纷中箭,甚至连出营到河边梳洗的营妓、仆妇、役夫及军士俱被波及。乱箭之下,不少人掉入河中被激流卷走。更有人抱着木盆边挡箭边逃命,只是木盆太小,遮上遮不了下,腿股中箭扑倒,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曹操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前营士卒撤离一空。那曹操能不能也如法炮制,垒高台还以颜色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他甭管搭什么样的高台,都在对方的射程打击之内,顶着箭雨筑高台,那跟送死没两样。

    袁绍不愧为土系战法的高手:攻灭公孙瓒。靠的是钻墙打洞,用地道战加火攻,破了公孙瓒的千重楼橹;打曹操,则反其道而行,垒高台,箭雨袭,打得曹操没脾气。

    据说曹操是得刘晔进献“霹雳车”,用这中国战争史上最早的投石器摧毁袁绍的箭楼,这才得以挽回颓势。不过在这个时空。身为皇族后裔的刘晔,怎么着也不可能投一个地方军阀。事实上,远居庐江的刘晔此时已接到天子之诏、骠骑将军府征辟,正打点行装。准备北上效命,与曹操再无半点交集可能。

    没有霹雳车的曹操,除了每日负手遥望高台箭楼上耀武扬威的袁军弓弩手,以及时不时被袁军箭矢点名的军士。还有手里日渐增厚的伤亡名单,愁闷不已。看看时间,才七月而已。距离马悍的要求,还有三到四个月,接下来,可怎么熬?

    更让曹操烦心的是,粮食不多了。而马悍承诺的粮食支援,因为不便从虎牢关直接输出,只能是从豫州调集。而豫州一直动乱不止,筹粮困难,故而迟迟未至。

    就在曹操焦头烂额时,刘备向曹操提出,他可以利用同为汉室宗亲的关系,向荆州的刘表求助。

    也不知是刘备言词恳切,表演到位,打动了曹操,还是曹操病急乱投医,居然应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