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新学堂-《难择路》
第(3/3)页
养活这五百脱产的青壮,对目前的威北营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两年之后若是不能顺利达成李得一预计的效果,那威北营就要损失惨重。
为此李得一决定对学堂按照威北营的军规,进行军事化管制,决不允许有人跟着在其中厮混,必须保证来的人都要认认真真学习,一个个还都得学有所的成,俩年后能派上用场才行。
用了两天的功夫,李得一在流民和定北县百姓当中,挑选出合适的五百青壮,都是老实人,那些想来偷懒耍滑混日子的,李得一是毫不留情,当场把这些懒汉打昏,拿绳子一捆,送到了威北营的小铁矿场里挖矿去了。
李得一此时已经做好了打算,剩下这些日子,除非有战事,否则自己每天就住在这定北钢铁学堂里,必须尽全力先把这个学堂办好。现在虽然学堂的房子还没盖起来,但可以先用伤兵营的地方,给那些青壮上识字课。这个课程自己熟悉的很,现在那帮孩子也都认得不少字儿了,也可以帮着自己。
识字课程教授的还算顺利,这五百青壮,多数都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实在养不起这个大肚饿孩子,听说威北营顿顿管饭,这才送来。对付这帮老实孩子,也很简单,只要说一句不学会这些字儿,就没饭吃,这些人就会头拱地,撅着腚,咬着牙拼命地学。这两个月,也不能光学认字儿,在下午的时候,李得一会让那仨铁匠中的一个,来简单跟他们讲讲打铁炼钢的事情,先给他们打个底儿,脑子里留下那么个模模糊糊的概念再说。
现在那仨铁匠可成了大忙人。他们应承了李得一的提议,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匠人贱籍的身份,成为夫子先生那样的风光人物。纷纷都拿出了一些自己掌握的绝技,其中有个叫鲍山的,就说出了他在皇家钢铁局时学来的炼铁高炉,据说这还是太祖年间传下来的高炉样式。
得知这个消息,李得一特意当着仨铁匠的面奖励了他一百枚银钱,并鼓励他再多多贡献这样的良法。这高炉对威北营众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因此根本没有人会造,必须要鲍山亲自指点才行。在造这个高炉过程中,李得一给干活的兵士下了严令,必须叫鲍山先生,或者夫子。
有了鲍山打头,其他俩铁匠也都拿出了真东西,当然也都得到了丰厚的奖赏。这样一来,威北营修建学堂,就必须要这仨铁匠亲临现场指导,除了他们,没人知道那些特殊的炉子和双向进风的风箱该怎么安排建造。在这个过程中,三位铁匠也慢慢从匠人贱籍,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从内到外,正式成为夫子,先生,为人传道授业解惑。
李得一这天正在给青壮们教授识字课程,外面就有兵士高声报告:“小小医官,小医官喊你去。”李得一心中有数,知道师哥为啥派人来喊自己,让孩子代自己先教着,匆忙就跑了出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