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检阅88军-《抗战往事》


    第(2/3)页

    好在戴安澜不是这么想的,装备火力这么强大的步枪,可不是让士兵们拼刺刀的,要不然这款枪也就失去的意义。

    士兵们经过解惑之后才现原来以后他们基本上遇不到拼刺刀的时候了,而突击步枪上还是有刺刀的,不过刺刀并不长,刺刀也是根据后世的三菱刺而来,同时是钨钢刺刀,这样因为刺刀本身特殊的设计加上钨钢有毒,一旦被捅到就算当时不死,人也很难在继续作战,另外伤口一般的救治很难止血,到时候被捅到之人就会血流不止而死。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88军现在已经全部掌握了强的所有参数知道步枪的优点,还有怎么用才能挥最大的作用。

    目前在戴安澜的严格要求下所有的士兵都可以轻松闭上眼睛的完成拆卸在组装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枪的结构简单,另外一方面也是戴安澜之前就是一直要求士兵这么做的,所以遇到龙式突击步枪,能够做到闭上眼睛拆卸、组装也不是什么难事,何况已经一个月了,对于一名老兵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王汉章今天是来检阅88军的,因为马上他们就要回国作战了,王汉章要看看大量的新式装备他们能不能适应过来,会不会影响他们的作战。

    王汉章先和戴安澜检阅了部队的军容军貌,观看了士兵类似于后世的阅兵,然后是士兵的小规模演习,毕竟是机械化部队,作战方式跟别的部队很不一样,王汉章要看过之后心里才有底,他们能干多大的事。

    看完这些就是观看了士兵们对新式武器的掌握程度,不过说是新式武器其实都很简单,一个是龙式突击步枪,还不如机枪复杂,甚至还不如美国的冲锋枪复杂,只是这枪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所以比较新颖。

    另外就是火箭筒了,火箭筒是一种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射火箭破甲弹,也可射火箭榴弹或其他火箭弹,用于在近距离上打击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运输车、军事器材和摧毁工事及杀伤有生目标。也可用来杀伤有生目标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火箭筒由于质量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在历次战争的反坦克作战中挥了重要作用。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士桢制作的一种名为“火箭溜”的火箭射装置,可赋予火箭一定的射向和射角,是现代火箭射装置的雏形。

    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1942年美国装备的6o毫米m1式火箭型火箭筒,美军士兵因其很象一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即称它为“巴祖卡”。这个俗称后来在欧美成了对火箭筒的习惯称呼。“巴祖卡”采用两端开启的钢质射筒,靠弹内火箭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火箭弹运动,动机排出的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使武器无坐力。另一种是1943年德国装备的“铁拳”无坐力炮型火箭筒。它射15o毫米口径破甲弹,靠射装药在两端开启的钢质射筒内燃烧形成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体运动,并利用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后坐。这两种早期的火箭筒,均配有机械或光学瞄准具,有效射程1oo~25o米,垂直破甲厚度12o~2oo毫米,武器系统重量7~8千克。

    因此现代雏形的火箭筒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不过目前的火箭筒还很重,王汉章后世虽然是伪军迷,但是例如火箭筒这种质量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可以单兵携带,易于大量生产和装备;弹道低伸、射击精度较高;射高,火力猛,杀伤效果大;能在有限空间内使用,适于城镇巷战,也能在碉堡、掩体以及野战工事内使用;可减小射痕迹,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的武器王汉章自然是清楚的很,后世**大叔可是大量装备这种东西打击美帝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