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从幕后到台前-《水浒求生记》
第(2/3)页
作为一个穿越者,王伦虽然记不得这大名府的详细情况,却也对它的重要地位略知一二。大名府在开封府以北四百里处,离辽国边界约八百余里,西临太行山东麓,东南北则是广阔的华北平原,黄河、漳河、御河三大河系构成了大名府十分发达的水道交通,成为了漕粮运输的重要交通线。而大名府更是南方物资运往河北的集散地,被誉为河朔之咽喉。
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大名府的经济也极为发达,此时的商税和酒税都紧随东京开封府,名列四京第二。
这样的一座重要的城市,历代都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自从大宋建国后,辽国一直是这个新兴政权的头号威胁,每有战事,河北便成为宋辽之争的主战场,而大名府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御辽的指挥中心,在仁宗时,升格为北京。
这座政治、军事、经济地位都极为突出的城市,就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出现在王伦眼前,作为一个深知历史大势的过来人,叫他不得不替这座古城蹉叹。
因为在数年之后,金人的铁蹄便会践踏至此,给生活在这座大宋陪都的人民带来无妄之灾。待金人唱罢,便换成草原新兴势力蒙古上场,落后的渔猎、游牧民族对先进农耕文化的摧残,一幕接一幕的上演着,直到二百多年后,这座古城彻底被漳、卫河水所淹没,自此沉寂于河沙淤泥之中,再也不见天日。
王伦不知道原本轨迹中宋江兵临大名城下是一种甚么感觉,但他现在却有一种……一种彻底从幕后走上台前的感觉。毕竟眼前这样一座无比重要的城市,在大宋立国后就没有失陷过,也许今晚过后,自己就算是彻底进入了朝廷的视野吧。
和宋江为解晁天王的政治遗言,并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主动性不同,如果有其他的选择,王伦此时更情愿闷声发展,可惜没有!不破大名就不出卢俊义,不破大名就解决不了山寨眼下的财务危机。
“亏得当初留了一条后路!”王伦感慨道。虽然攻打大名的报复便是关胜兴兵来讨,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因为自己的到来,有了不小改变,比如候发便挤掉了陈文昭的位置,程万里知了袭庆府。谁知会不会引发蝴蝶效应,叫朝廷兴起大兵征剿?
凭着现在山寨这四万人马,王伦有信心同梁山众英雄们一起拼出个明天来,却没有狂妄到深信自己能够在此时此刻取大宋而代之,并一口吞掉包括二三十万西军在内的大宋百万禁军。
打下这座大名府,仅仅表示,自己的路,显然才只是刚刚开始。
许贯忠微微一笑,听懂了王伦言语的意思,笑问道:“哥哥若是没有济州岛做后路时,还会不会兴兵来打大名府?”
王伦莞尔一笑,望着许贯忠道:“我若告诉你,我自打上了梁山以后,侥幸没给人火并掉,便感觉我未来会攻打大名府,你信不信?”
许贯忠摇头浅笑,直道王伦风趣,须不知眼前那人说的却是字字血泪,在花费了无数心血之后,才扳正命运的轨迹。
许贯忠显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王伦这句“玩笑话”上,此时他想的却是梁山的后路济州岛。可以说这座岛承载了梁山人的精神寄托,虽然它远在海外,但是同时也是叫朝廷鞭长莫及的所在。听萧嘉穗说,从梁山到此岛,顺利的话大半月间便可来个往返,如此说来又不算太远。若是走陆路,大半个月能赶多少路?换做徒步,连沧州都到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