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人才匮乏-《大唐神级驸马》


    第(2/3)页

    有了此前武平、张力两位御史的前车之鉴,现在要弹劾杜荷的大臣,已经变得越来越谨慎了。

    而十县联盟的政策推行,非常迅速。

    首先是管城大队开始扩张,秦怀玉在李恪的指导下,直接从各县收编了一批身体素质很好的衙役,充入管城大队,并对人员进行打乱,进行了十天的训练之后,将管城大队分成十五个中队,分别驻扎在每个县,多余的三个中队,全部是精兵悍将,长安城驻扎一支,鄠县驻扎两支,用于机动、后勤、训练等等。

    赋税局也成立了十二个分局,分别在各地县衙开始办公。

    但戴金云却遇到了难题:人员匮乏。

    这个时代,不缺有一股子蛮力的青壮,所以管城大队不缺人。

    但最缺的就是读书识字的人。

    别看大唐已经进入繁华阶段。

    但就算在鄠县这种京畿县,有许多地方,走遍方圆几十里,都难以找到一个读书人。

    所以,赋税局缺人十分厉害。

    哪里有读书人?

    放眼整个长安城,读书人聚集之地,就是曲江池的国子监,还有灞河边上的半山书院。

    国子监是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

    半山书院,却是杜荷一手创建。

    后来,杜荷与范阳卢氏对立,将半山书院全部转给了王司徒。

    司徒王珪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做一个书院的院长,培养一批人才,将来千古流芳。

    戴金云瞄准了半山书院,于是就带人去半山书院,想要招募一批读书人到赋税局来。

    哪知道,去第一次,被拒绝了。

    去第二次,被劝了回来。

    去第三次,半山书院直接把门关门,不让他进去,半山书院的副院长,也就是王珪的儿子王崇基还骂他不识抬举,说半山书院的学生将来都是要考取功名,要入仕的,怎能到赋税局去做没有前途的小吏。

    戴金云感觉受到了侮辱,于是不得不来找到杜荷。

    杜荷听完戴金云的陈述,问道:“金云,你是否见到了半山书院那些学生?”

    戴金云老实说道:“我与那些学生见了一次,当众告诉他们,只要到长安赋税局,每个月的俸禄可达到五贯钱,以后的薪钱,还会不断上涨。可学生发现,半山书院早已不是当初的半山书院,想当初,老师担任半山书院院长,肖申担任半山书院副院长,书院开设了许多的课程,算术、天文、理学等,应有尽有,而今的半山书院,却是只教授圣贤书,学生们也只想着科考入仕,唉……真是浪费了一批好苗子啊。”

    戴金云在半山书院待过,时至今日,都还怀念那种与国子监完全不同的教学环境。

    好好的半山书院,就要毁在王珪父子手中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