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为那大洋对岸的未知之地,远比朕想象的要多彩百倍! 这使得我大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重心,都在东边! 东瀛的六十万大军是撤不回来的,甚至朕还要增兵,那中原怎么办?” “中原?”阿丹皱眉,“中原已经是陛下的天下了啊!” 忽必烈,“别忘了,还有一个尾大不掉的安西王府呢啊!” 安西王府占据在川陕一线,虽然阿难答现在还算服帖,可是谁也保不准他将来在中原空虚的情况下,没有别的想法。 所以,忽必烈战略重心向东转移的同时,也要防范西边的安西王。 可如何去防? 是陈兵若干,劳民伤财的去防?还是让一个赵维,带着几个不肯投降的老顽固去防? 哪一个成本更低?高下立判! 不得不说,忽必烈是个战术大家。纵横天下未逢敌手,正是因为他敢想敢做。 这个时候,阿难答需要一个养寇自重的赵维,而赵维则需要一个修养生息的空间。 至于忽必烈...何尝不需要赵维埋在阿难答的地头成为一个隐患,让安西王府无暇多想呢? 表面上看,赵维和阿难答在博弈,寻找各自的利益。 这盘棋走到这一步,看似两人都赢了,是个共赢之局。 可他们不知道,最大的赢家是忽必烈! “巴蜀闭塞,赵维觉得那里的不败山城可为栖身之所。但那也是个养蛊的大瓮,进得去,想出来却难。” “而阿难答敢放赵维进去,也是因为他不怕被占几座山城。即使赵维等人强入钓鱼城,也没有足够的自给能力,需要外界粮食的补充。他只要吊着赵维的粮脉,就可高枕无忧。” “但是,蛊虫就是蛊虫,巨毒难驯。那毕竟是巴蜀腹地啊,阿难答不敢有半点轻心。所以,以后的状态就是:他既要养着赵维,又要防着赵维。” “这便是自缚双臂,是朕要的结果,朕也可以安心攻略扶桑了。” 阿丹听的是暗暗咋舌,老爷子真是好手段啊! “只是......”躬身一拜,“只是奴婢还有一事不明,陛下就这么肯定赵维会入巴蜀?就不怕他如之前那般,在沿海劫掠,扰乱海防吗?” “哼!”忽必烈冷然一哼,“他要真那么做了,就是个蠢材,枉费朕对他的一片宽容!” 斜视阿丹,“从古至今,你听说过琉球打进中原吗?你听过吕宋打进中原吗?你听过哪一个王朝是亡在海外的?” “海上游击,看似精明,其实是最蠢的做法。他要真那么做了,朕不费一兵一卒,便可防范。” 阿丹大愣,“什,什么办法?” 忽必烈吐出四字,“封疆禁海!” “朕只要封锁渤海以南的海岸片帆不得下海,他劫谁去?打谁去?” “到时,他不但有力无处去使,还会把沿海百姓得罪精光。不得民心,更别想觊觎中原。” “奴婢明白了!”阿丹眼神渐亮,“也就是说,赵维就算明知巴蜀是死地,但也要硬着头皮闯进去,因为那是他唯一可去的地方。” “正是!”忽必烈大笑,“何况,朕还留了后手。” “如果他没去找阿难答,就说明他是个傻小子,不配朕放他一条生路,那他就出不了大都城。” “可是,他去找了阿难答,说明他铁了心要进巴蜀。那放他走便走了,又有何妨?” “唉!”说到这儿,忽必烈一叹,甚至有点心痛赵维,“可惜了!那小子是个人才,他身边张珏、文天祥、谢叠山也都是人物。” “可惜国之羸弱,才是真弱。他们再有本事,也只是残宋之臣,只能接受这个对他们最不利的局面。” “去巴蜀?”忽必烈冷笑,“阿难答会卡死他们的肚子的。” 好吧,现在的忽必烈还不知道,扶桑那个地方有种叫土豆的东西。还不知道,玉米面窝头能撑死人这个现实。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