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听而不闻,言行一致-《高阳》
            
            
            
                
    第(1/3)页
    宋之应天府,即原宋州,乃是大宋龙兴之地。
    大宋开国太祖皇帝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故真宗皇帝于大中祥符年间升宋州为应天府,
    又数年,升南京,
    为大宋三京之一。
    其地古又称睢阳,后世多称商丘,倒是和名气更大的另一个既名南京又名应天府的城市并无关系。
    大宋真宗皇帝大中相符四年,西元1011年,
    应天府书院外,
    从长山来的少年人朱说独面数人,且面对的人越来越多,他却仍就镇定从容,侃侃而谈:“……睢阳者,古之圣王所都。古及燧人氏,于此取火,于是文明得昭;又至高阳氏,都国在斯,终而人文肇传……
    我所闻者,圣人徳盖苍生,王者泽披天下,无不用事于国人,而得其信,而及神明者,其庙立,其道传,其名垂宇宙,横贯古今。
    我未闻者,因祥瑞而功成,继得天授,可令民实服之!
    黄帝因封禅而并天下乎?
    秦皇获黑龙,汉武见麟,而史家固不掩其瑕。
    ……其独我大宋哉……”
    “荒诞!荒诞!”
    “圣人之文,入尔之耳目,可谓污矣!”
    “庶孽之辈,再嫁之子,也敢言煌煌圣道?”
    “尔今虽作大言,若天子驾临,想必乞状尤卑,可见也是虚伪之徒,似尔这样人,读了圣贤书,实在可耻......”
    长山少年朱说哂然说道:“若官家驾临,我亦不见。”
    围观者中便有人问道:“为何不见?”
    “他日再见,未为迟也。”
    “哈!少年人好大气!意在及第,他日做殿上臣?”
    “然。”
    少年人朱说认真说道。
    ……
    “言之不怍,为之也难!”
    童飘云忍不住微嘲说道。
    周虞看她一眼,笑道:“不错,你还读过《论语》。”
    童飘云仰面,微有傲色,说道:“我派虽在道家,但师父传道,无所不包,兼容并蓄,一概经典、技艺都要学的。只师兄你不同,功夫不练,宫里的藏书也不愿读……”
    “师姐。”李秋水小声说道,“师兄知你说的是《论语.宪问篇》,可见师兄是读书了的……”
    “啊这……”
    童飘云不禁赧然。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出自《论语.宪问篇》,后来有个叫朱熹的人做了批注,对这句话做了极为精准的解释:大言不惭。
    周虞淡淡说道:“孔夫子的意思是,人如果言过其实,那么当然就不可能做到言行一致,把说的话实现。
    你觉得,这个叫朱说的少年,做不到?”
    童飘云摇头说道:“自然是做不到的。”
    “那你觉得,一定不可能有人做到吗?”
    童飘云略微思索,不禁为难说道:“或许……会有吧?”
    “既然或许会有,那么,为什么不能是他呢?”
    周虞又问道。
    “啊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