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令君留香,千古贤臣-《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3/3)页
于是荀彧助其精兵足粮,扫平叛逆,稳定汉室国祚,剪除一切试图取代汉室的篡逆者。
曹操亦不负荀彧所望,成功做到了:“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只是在曹操称魏公之时,才与荀彧的志向产生违背。
荀彧希望曹操能作权臣,扮周公、霍光,甚至哪怕作董卓,但这天下依旧是大汉之天下。
而曹操却希望建国家、兴社稷,避免权臣灭门之祸。
因而《三国志》将荀彧传列于魏志,其实是对荀彧名节的一种折损。
至死,荀彧亦是汉臣。未曾受魏国官印。
荀彧、荀攸虽然皆为尚书令,却完全不同。荀彧乃是汉室朝廷的尚书令。
而荀攸乃是魏国尚书令。类似于李广为汉臣,却受梁国将印。当然,当时大部分的汉室官员如曹仁、张辽、钟繇、崔琰、常林、徐奕、杜袭、卫觊、和洽、袁涣、陈群等等都解了汉室印绶,改受魏国官职。乃是大势所趋,也不能与李广完全类似。
针对荀彧这种忠君名士,张瑞打出尊王攘夷旗号,便如同明言将会“奉天子以讨不臣”。
奉天子以讨不臣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尤其对荀彧而言。奉天子以讨不臣,才是其真正认可的理念。
当然,诸侯的话,没人会全信。
甚至这话说出来,张瑞自己都不信。
奉天子以讨不臣,张瑞着实没有多大兴趣。倒是曹操所行封社稷,兴国家,张瑞兴趣浓厚。
但不妨先将荀彧骗到手下。
就凭自己为天下先,第一个喊出清君侧、为国除贼的义举。至少能给荀彧留下一个良好印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