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黑丘山之盟(一)-《红楼琏二爷》


    第(2/3)页

    要是有可能的话,对方肯定不介意抽他的筋,扒他的皮。

    面对贾琏强硬的态度,罗觉安昌面上不由得露出为难之色,犹豫的问道:“敢问大将军,这无条件投降,究竟是何意?”

    贾琏淡然道:“便是你方放弃所有利益,无条件服从我方的指令和命令行事,不得再有任何反抗。”

    贾琏此话一说,站在罗觉安昌身后的将领和护卫们都愤恨起来,纷纷用吃人的目光瞪着贾琏。

    罗觉安昌也是面色难看,道:“如此条件是否太苛刻了,要知道我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至不济,我们还可以联合鞑靼乃至朝鲜人。

    你汉军,在辽东也非一家独大。”

    面对罗觉安昌的话,贾琏嗤之以鼻:“首先,你所说的鞑靼,早在我朝太祖时期,就已经被撵到漠北之外,过着流离失所,苟延残喘的生活。

    多年的修生养息,他们虽然有所恢复,甚至敢于将触手再次伸到漠南。

    但那也不过是我大魏地大物博,瞧不上那塞外苦寒之地罢了。

    一旦他们敢越界,我大魏便能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年前鞑靼犯我大魏疆界,我朝愤然出手,发兵五路,共计十万大军,一举斩断他们多年来扎根在漠南的触角,再次将他们赶到漠北之外,不敢再南进一步。

    不然你以为,此番你们与鞑靼密谋犯我辽东,那鞑靼为何最后却按兵不动?

    难道仅仅只是为了看你们的笑话?

    不,不是他们不出兵,而是不敢出兵。”

    外交嘛,肯定是要把自己说的无比强大,令宵小作乱之前掂量清楚。

    对此罗觉安昌虽然心知肚明,但是也不妨碍他认真思考。

    难道那鞑靼真的是外强中干,是怕了魏军,所以才背信弃义不肯出兵?

    “至于小小的朝鲜,那就更不用说了。

    若是你想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命人去,将那朝鲜王叫来,问问他敢不敢与我大魏作对。”

    贾琏这话当然是半吹牛逼半认真。

    毕竟朝鲜王就是大魏皇帝敕封的,身份地位比他高。

    论理他肯定是没有资格传唤朝鲜王的。

    当然,即便是宁康帝传唤,人家朝鲜王也大可以推托不至。

    毕竟只是藩属国,又不是属臣。

    不过贾琏在新式战船和舰炮初见规模之后,是真的想要拿下朝鲜半岛的。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座半岛对华夏日后的战略有多重要。

    他想着,若是那朝鲜王不听话,他以后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灭了现在的朝鲜国,将如今独立的朝鲜国变成真正的属国。

    而罗觉安昌倒也并没有反驳贾琏。

    按照他对朝鲜人的认知,加上见识过贾琏那坐在海上仿若山脉一般的舰队之后,他还真不认为现在的朝鲜王敢和贾琏叫板。

    别的不说,只看那些舰船,搭载个几万汉军不成问题吧?

    挤一挤,十万大军只怕也装得下。

    这要是给朝鲜国开过去,那朝鲜王不得吓得瑟瑟发抖?

    罗觉安昌从来不怀疑汉军的兵力多寡。

    他原本也没指望鞑靼和朝鲜会救他,能救他,否则他也不会主动找贾琏这个仇人和谈了。

    他心里其实很后悔,没想到此番会在汉军手中吃这么大的亏。

    他更没有想到,吃亏过后的代价这么大。

    海湾一战,真的是彻底击溃了建州女真内部的“团结”。

    犹记得南下大魏辽东之初,他们建州女真一族的兵马所到之处,可谓是寸草不生。

    所有汉人见到他们,都如同见到了天魔一般。

    他也很大方,将所有劫掠来的好处,按照出力大小,分配给各部落首领,以笼络人心。

    那个时候,他是何等威风?

    所有部落首领,不管服不服,都得尊称他一声总贝勒,乃至总贝勒大人。

    哪怕围困辽城数月不见成效,内部仍旧十分团结。

    因为他们是一边困住城里的汉军,一边不断地在辽东抢夺地盘和资源。

    所有的转折点,就在苏克部首领城寨遇袭消息传来的那一刻。

    从新穆尔善不听他的良言,私自率兵离开之时,他就看出大问题了。

    那就是他们这一伙人,只能共富贵,不能同患难!

    他想要避免最坏的情况。因此一边从辽城退兵,一边积极联络其他首领,向他们陈述利害。

    在他的努力下,果然以最短的时间,凑足了近两万骑兵,气势汹汹的要将贾琏这支如同跗骨之蛆的毒瘤拔除。

    他想的很清楚,只要他能顺利消灭贾琏。

    那么联盟内部不但不会出问题,甚至还能因为贾琏无差别屠杀他们族人的事情,使得各部族之间同仇敌忾,紧紧的团结在他这个英明神武的总贝勒周围。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有人不服他,在他强大的威望之下,他们各自的族人也不会答应。

    如此,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实现他统一建州女真内部,真正和魏国分庭抗礼的梦想。

    当然,结果很残酷。

    他没能消灭贾琏。

    甚至还一着不慎,差点全军覆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