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示敌以弱-《执宰大明》


    第(2/3)页

    随后,在宣德帝好奇地注视下,李云天有条不紊地解释道,“汉王固然想借山西行都司之势,可惜山西行都司已经不是靖难时的那支悍勇之军,面对宣府镇这一关心有余而力不足。”

    “山西行都司缺员如此严重?”宣德帝双目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五军都督府从没有上报过此事。

    “与中原和江南相比,山西无疑苦寒之地,土地贫瘠,屯田的军户一年耕种所得不足以养家糊口,又要受上级官长之剥夺、奴役,故而不少军户已然逃走,剩余军户中的精壮者也不愿入伍,以老弱替之。”

    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回答,“臣曾经在九江待过,九江卫土地肥沃,但即使如此,兵员缺额已经近两成,至于日常训练那就更不敢恭维。”

    “京军缺员如何?”宣德帝这一下倍感震惊,随后下意识地问道。

    他身居皇宫之中,哪里有机会接触到这等不堪之事,也无人敢向他禀明,否则不仅触了宣德帝的眉头,也得罪了朝中的那些勋贵,还是对洪武帝之大不敬。[29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298执宰大明301

    “据臣所知,京军处境尚好,虽有缺员但数量甚少,无伤大体。”李云天知道宣德帝的担忧,闻言不动声『色』地回答,“与地方卫所相比,京师的军士多以精壮为主,实力冠绝五军。”

    “各地卫所境况如此不堪,长此以往,我大明何以抵御外敌?”宣德帝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即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相信李云天此时不会危言耸听。

    “陛下,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现在天下安定,各地卫所生活安逸,导致弊端丛生,倘若朵颜三卫来袭,臣认为大宁都司不一定是其对手,恐怕会被其『逼』入关内。”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忧心忡忡地说道,“朵颜三卫一直想进入大宁卫,太宗皇帝在北征阿鲁台的时候曾给与其重创,可其仍贼心不死,若日后继续侵扰,我大明大宁都司堪忧。”

    朵颜三卫指的是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洪武二十二年,洪武帝在蒙古诸部聚集地设立了三卫,分别为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用以统帅蒙古诸部,令其“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是为大明的“属夷”。

    后来,由于朵颜卫迅速崛起,位居三卫之首,故而大明的官员和百官习惯将这三卫统称为朵颜三卫。

    由于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因此朵颜三卫也被称为兀良哈三卫。

    朵颜三卫原本为宁王朱权的部下,宁王的封地在大宁,与永乐帝一样骁勇善战,是洪武帝诸子中战功仅次于洪武帝之人。

    永乐帝靖难时,宁王拥有披甲八万,是为永乐帝的心头大患,永乐帝尤为忌惮其手下的朵颜三卫。

    为了免除北方的后顾之忧,永乐帝在靖难之前特意给朵颜三卫送去了重金,使得朵颜三卫反叛了宁王,投入了永乐帝的怀抱,成功击败了宁王的围剿。

    趁着宁王兵败,永乐帝胁迫宁王出兵靖难,并答应事成之后与其分天下治之。

    结果很明显,永乐帝登基后并没有实现自己对宁王的诺言,而是将其封地北迁到了南昌,尽夺其兵权,这一事件也间接导致了正德年间的“宁王之『乱』”。

    靖难时,永乐帝缺少骑兵,故而向朵颜三卫借来了三千精锐的骑兵,成为了靖难军一支重要的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