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执宰大明》


    第(2/3)页

    那名魁梧锦袍青年就是薛魁,阳武侯、漕运总督薛禄的次子,薛禄虽然贵为侯爷,但在平定汉王叛乱的战事中他担任过李云天的副手,故而正如陈光宗所说的那样,即便是薛禄在李云天面前也要礼让三分,更别说薛魁了。

    “赵公子是王府的人?”紫鹃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神色惊讶地问道,虽然李云天用的姓氏是“赵”而不是“朱”,但是使用假名逛青楼的达官贵人比比皆是,她才不会信以为真,认为李云天真的姓“赵”。

    虽然漕运衙门不像两淮盐道衙门在江南名声显赫,但它的权势却比两淮盐道更甚,天下间的漕运都要归其管辖,而古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就是漕运,陆上运输由于重重局限受限严重。

    其实,从漕运总督的级别与两淮盐道转运使的级别上就足以看出两者的轻重,自从漕运总督衙门成立后,历任总督皆为伯爵以上的勋贵,从品阶上而然属于超品。

    而两淮盐道转运使由从三品的文官担任,品阶上要远逊漕运总督。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两淮盐道运往全国各地的官盐和私盐绝大多数都要依靠漕运来运输,但是两淮盐道衙门与漕运总督衙门之间的关系并不好,这里面除了有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的争斗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利益上的冲突。

    按理说,漕运总督衙门有权来管辖一切漕运事务,但两淮盐道的盐运非常特殊,由于盐业归属国家专营,而大明又将盐业的权利交给了两淮盐道衙门,所以漕运总督衙门无权干涉两淮盐道的盐运,面对两淮盐道衙门衙门官员押运的运盐船队只能放行,无法登船进行查验。

    这意味着漕运总督衙门无法从两淮盐道的巨大利益上分一杯羹,不过由于漕运上的油水也十分丰厚,漕运总督衙门也懒得与两淮盐道衙门计较,一直以来双方倒也平安无事。

    对江南各州府来说,漕运总督衙门比两淮盐道重要得多,两淮盐道只不过是管理盐务与各州府并无什么利益关系,而漕运总督衙门掌管的漕运则和各州府休戚相关,故而漕运总督在江南影响力巨大。

    在紫鹃看来,年纪轻轻的李云天如果能令贵为漕运总督的薛禄忌惮,那么唯有是皇族的人,即便是袭爵的年轻国公爷在资历深厚的薛禄面前也要礼让三分。

    “假以时日,保不准他真的能破了太祖皇帝的租制,成为我大明第一位在世的异姓王爷!”听了紫鹃的话后,陈光宗沉吟了一下,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

    按照明太祖定下的祖制,勋贵在世时不得封王,故而大明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异姓王爷都是死后追封的,并且不可世袭。

    不过,既然明太祖定下的内侍不可读书的祖制已经被宣德帝给破了,那么难保届时不封个异姓王出来。

    归根结底,大明没有勋贵能在活着的时候进封王爵,一是靖难之后大明国势平稳,虽有土木堡的惨败,但总体上百姓生活安稳,这就使得勋贵们无法荣立足以使得他们封王的战功。

    二来,随着内阁的崛起,勋贵集团逐渐在与文官集团的争斗中败下阵来,大明自从土木堡之战后勋贵集团就已经走下坡后,到了中后期更是出现在了以文驭武的局面,领兵出征的主官成为了文官,这就使得勋贵们断绝了封王的可能。

    “在世的异姓王!”紫鹃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了震惊的神色,像她们这种被各家青楼大力培养的清倌人不仅才艺双绝,而且对朝中的时局更是了如指掌,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游刃有余地与那些达官贵人谈论时事,以讨得那些达官贵人的欢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