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枪引起的感叹-《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页

    这样一來,新四军中这种新式手枪的数量反倒是全军最多的,也是第一批装备的,只是因为两地间隔,这种手枪又多配属给团以上干部,所以华北的部队才沒有接触到过,因为杨震到新四军工作的那段时间,很是喜爱这种手枪。

    军长在杨震返回中央的时候,曾经送给杨震二十支,除了十支拖他转交给中央之外,剩下的被杨震带回了东北,只是这种手枪使用的九毫米子弹,因为不是国内主流手枪子弹,所以杨震带回的子弹并不多,二十支手枪,只有不到二百发子弹。

    现在警卫部队佩戴的这种手枪,就是抗联今年年初杨震返回之后,才委托美国人从加拿大进口了一批该种手枪以及部分弹药,专门给直属侦察旅换装,之所以从美国进口,倒不是这种手枪抗联自身仿制不了。

    而是当时正全力生产班用机枪和通用机枪,以及各种高射武器和无后坐力炮的抗联兵工厂,生产力已经扩张到了极致,生产任务已经排的满满的,对于这种眼下并不是急需的手枪,根本就沒有时间去生产,所以才从美国进口了一批,暂时先应急。

    因为价格和弹药的原因,目前只装备了直属侦察旅作为战术手枪,以及部分高级指挥部的警卫部队,一般的团以下指挥员,包括飞行员和装甲兵在内,配备的还是苏制或是抗联自己仿制的托卡列夫手枪,这位老帅沒有见过,也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专门为军区直属侦察旅进口这批手枪,是因为军区直属侦察旅对于苏制托卡列夫手枪,以及抗联自身的仿制品意见很大,原來军区直属侦察旅装备苏制托卡列夫手枪,虽然杀伤力大、侵彻力强,以及可靠性能好、结构简单等一些列的优点。

    但这种专门为苏联军队设计的手枪握把,明显不太适合中国人的手型,在应急状态之下,这种手枪因为握把的原因,造成急促射击的精度很不理想,很多的时候,因为持握的不方便,仓促射击,很容易造成了子弹打扣头或是飘移。

    最让部队不满意的是这种手枪的弹匣容量小,只有八发子弹,这个装弹量,与眼下中**队普遍使用的毛瑟手枪相比,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当然这个装弹量,在战场上作为一般干部的自卫手枪是足够了。

    作为一般基层指挥员或是营连级干部,在战场完全可以很方便的寻找到步枪或是冲锋枪代替手枪,至于司令部的参谋、政治部的干事、后勤部的协理员,基本上是不上一线战斗的,要是战斗真的打到这些人,都拿着手枪去拼命了,那么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了,所以对于他们托卡列夫手枪,已经是足够用了。

    但是对于因为其所担负的作战任务特殊性,手枪是一种很重要战术武器的直属侦察旅來说,这种手枪弹匣的容量还是有些过小,而且因为生产工艺的原因,有相当部分的手枪,在实战的时候经常出现卡壳的状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