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站在门槛处的日军-《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页
而这些叛徒之中也不乏具有一定级别,对根据地相当熟悉的人不在少数。有这些熟悉华北各大根据地的叛徒带路,日军的行动自然可以事半功倍。这些人的存在,才恐怕是这股子日军能够顺利摸到这里的主要原因。
想到这里,杨震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也许这些日军能够顺利的摸到这里,极有可能与他有关系。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今年七月份叛变的那位前冀鲁边军区司令员。虽然他叛变了,但是一是叛变的时间并不长才四个多月,也就是说眼下已经撤销的冀鲁边军区的基本部署,还在他的脑海里面。
二是他在整个冀鲁边区生活和战斗的时间太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脑袋里面。身为冀鲁边军区的前司令员,对整个徒骇河至津南的整个地形,敌我态势以及原冀鲁边军区辖区的情况异常的熟悉。
对自己辖区或是作战地域熟悉掌握,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员最基本的要求。更何况这个家伙虽说人品不咋地,但是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否则当初也不会任命他为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了。
如果这股日军是自渤海湾登陆,那一带正好是原冀鲁边军区的辖区。如果他带队,这股日军一路上避开,现在部署徒骇河以北的渤海军区部队,外加绕过自己的战线,摸到了冀中战场的纵深任丘也就好解释了。
不过日军的这些特种部队,虽说还显得稚嫩,在战略上还远没有脱离陈旧的观念。与抗联自己的特种部队相比,远远还未成熟,暂时还不足为惧。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日军很明显已经发现这种部队的威力所在,也在抓紧的模拟甚至是模仿。
这一点与自己的前指受到袭击相比,才是杨震更加看重的。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特种部队,都是从无到有一点点的积累下来的。更何况日军多次与抗联的特种部队交手,就算亏吃多了也总应该摸出一点门道来。
尽管这个门道,也许只是他们靠着经验,摸索出来的一鳞半爪。可这一鳞半爪也许就是一个基础,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心里,完全可以成为他们领悟真正特种作战精髓的天梯。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东西还很困难吗?
通过一次次的作战逐渐成熟起来,在加上其本身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战术侦察能力和战术,很容易搞出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特种作战模式。这个才是杨震最为担心,也是最为警觉的方面。
w?w?w.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