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列席会议的各个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提出开展如此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眼下奇缺的技术人员从那里来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在眼下战争时期,搞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所需的资金从那里来。 杨震直接提出,所有的技术人员可以由东北局提供。今明两年是留苏学生回国高峰期,完全可以满足眼下华北建设所需。资金的问题可以在想办法,紧一紧裤腰带,应该还是可以挤出一部分启动资金的。 在杨震说出今明两年留苏理工科学生归国数量,以及东北根据地自己培养人才数量的时候,各大根据地的领导被惊的目瞪口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最年轻的大区领导,都搞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东北的环境直到四一年,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可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要四年。也就是说他们这之前,就已经有计划、有目标的选派留学生了。在那么战局那么紧张,未来还存在着大量可变化因素的情况之下,他们居然就敢派出那么多的留学生,这手笔不可谓不大。 看着在座的各大区领导人目瞪口呆的表情,杨震笑笑没有多说什么。搬迁一个钢铁厂需要的技术力量,眼下北满根据地还是能拿的出来的。要是这么一点技术力量都拿不出来,也枉费了自己当初下的那么大苦心。 要知道支撑那么多的留学生出去学习,可并不是一件小的负担。苏联人向来都是一码归一码,什么都要算钱的。当年自己种下的因,现在也应该结出果来了。当年勒紧了裤腰带,从牙缝里面挤出资金,选派大批的留学生赴苏留学,现在也该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其实对于此次中央召开的华北工业建设,杨震很清楚真正所需的人才并没有那么多。原因很简单,眼下能建设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地区只有两个。一个是平津并河北石门以北的平汉路沿线,一个太原以北地区以及察哈尔。 至于山东以及新四军控制的两淮、苏北地区,眼下还不可能进行任何的工业建设。这也就决定了此次工业建设会议,能做的并不多。与其说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还不如说制定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蓝图更为恰当。 但在眼下虽说搬迁石景山钢铁厂,建设新的宣化钢铁厂。需要的人才看起来很多,但是那是以各大根据地,原有的工业和工程技术人才奇缺的前提之下。但要是放在全国范围之内,整体上的需求就并不多。 而工业基础较好的平津地区,尤其是天津与唐山两个华北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原来就有一部分人才储备。只要充分的利用好,至少在眼下这个规划之中,所需要额外的人才还是有限的。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