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东星半导体-《工业民科》


    第(2/3)页

    在这些企业决定进驻工业新区之后,为了让他们跟上技术层次林强生向这些单位提供了不少的技术设备和较新的生产线。

    例如从滨城下属县市搬回来的三线厂哈轴承,在七十年代小三线建设时期这个厂子就搬到了滨城下属县区,结果搬过去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从前想不到的困难。毕竟在县区发展是没法和在滨城相比的,从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型轴承生产厂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三线小厂,这种落寞很难让人体会。从七十年代中期全厂上上下下就产生了搬回省城回城里去的想法。

    可是工厂领导们始终没找到合适的理由和肯接收他们厂回城的许可,连一个肯点头接待他们的领导都没有!正如像这样的三线小厂一样,他们过去曾经辉煌过,可是遇到了国家政策,上面的一个命令下来马上就能让这家厂子落寞。这样的厂子辉煌的时候靠着国家吃饭,国家一旦忘记了他们马上就变得无比凄惨。尤其是计划经济年代,有计划任务尚且能吃饱肚皮没有计划任务只能让机器停止天天守着空空的厂房。

    自从林强生开始招募合作伙伴以后,哈轴听闻了有回城的希望马上就来落实情况,当厂领导得知确实能迁回工厂并且给职工进城的机会,即使只能解决二分之一的户口把厂子搬到工业新区也是值得的。最起码可以让子女离开乡下回城落户。

    哈轴很快就在工业新区选择了地点盖起了厂房,当设备生产线进厂的时候,当从乡下来的工人喜悦上岗的时候,哈轴承的领导们禁不住满面泪流。他们终于把哈轴重新搬回了省城,终于带着工人们回来了!

    当然,像这样获得新生的厂子还为数不少!

    林强生在美国收购的那些机器设备生产线,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自从买了这些东西之后因为没有地方安置,都被他运回来放在了工厂区。这些设备大部分比国内五六十年代的生产设备要先进,但很多比国外七八十年代的技术要落后。卖出去可惜。国内有的厂子甚至还有二三十年代的机床在用,留着也怪棘手,这些旧机器越来越旧。这些工厂进驻到了工业新区之后,林强生一拍脑袋索性一股脑的把这些机器都租借给了他们。

    为什么是租借呢,因为林强生要促进这些厂家不断的技术革新,不让他们一劳永逸的解决设备问题就是为了让他们自己知道工业技术升级的必要性。

    随着林强生的产业发展,尤其是陆续接到了国外的汽车零配件生产订单,他的工业集团渐渐的向着汽车零配件制造商的方向前进。

    工业门类越来越多,被从集团内部分离出去的事业部也越来越多。这些搬过来的工厂也随之大发展了起来,新区里也再不像以前一样到处是荒芜的景象,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像种庄稼一样,这片地区每个月都有一个变化,也许隔半个月转弯的地方就新建起了一座工作,一阵子不来都找不到相熟的路!

    “罗英!”杨任乾穿着一身灰白色的工作服头上戴着白色的安全帽,他走到一位扎着马尾辫子的姑娘身后微笑着叫道。

    马尾辫姑娘正低着头拿着笔默默的写着什么,姑娘还偶尔抬头皱一下眉头一副思考的样子。

    她正是罗英,原是辽省朝阳山区红旗机械厂的一名小工人,如今她已经随着厂子里的大部分人员从辽省迁到了滨城。这里不是山区,是真正的大城市,小姑娘自觉知识水平有些低正在自学成人教材。

    国家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恢复了成人教育和夜校函授,这让很多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有更高追求的人找到了一条向上的途径,很多人参加了成人教育和函授夜校进行学习。在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里,这两个学习途径还真的教育出了不少人才,很多人通过它们拿到了大学文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