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再次勒石-《边唐》
第(3/3)页
大河之畔水草丰茂,小部落到处都是,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便是这样一路走一路杀过去,沿着娑陵水向东北方向行了近千里,又跟着娑陵水折向正北数百里,大军终于是到了北海之畔。
……
在这个年代,北海亦是称为小海,沿岸有着大量的高山和森林,湖边也有大片的草场。娑陵水注入北海的地方,河口三角洲是一大片的沼泽湿地。
这个地方,乃是汉代苏武牧羊之地,天气极为寒冷。马璘带着大军到达此地之时,湖上的冰层刚刚开始融化。
这个大湖后世之时不在中国境内,被称为西伯利亚的明眸,拥有世界上两成的淡水含量,最深处能达到一千多米,里面鱼类众多,湖畔高山森林草原密布,乃是极北之地一处难得的宝地。
如今在北海畔生活的,是少量的突厥人。他们隶属于回纥本部,回纥成为草原之主后大量南迁,牙帐距离这里已经极远,这部分的回纥人已经是和回纥本部断了联系,也不知道大唐和回纥交战的事情。
到了北海边上之后,马璘让段秀实在河口处找一座高山勒石纪功,大部分的健儿则是派了出去,扫荡娑陵水河口三角洲附近的零散的回纥小部落。他自己亦是带着几百健儿,加入到这一件事情之中。
北海边上的回纥人亦算得上骁勇善战,面对攻击拼命抵抗,然而在安西新军的巨大优势之下,一切的抵抗都是徒劳的。
几天时间之内,大军把河口处几百里之内的地方扫荡了个干干净净,马璘带着大军返回河口,这时勒石纪功已经完成了。
湖畔一座高山之上,一块巨大的崖壁被磨平,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录了这次行军,骈四俪六乃是段秀实的手笔。不过最显眼的却是八个大字却是马璘的,依旧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和立在霍尔木兹海峡的那块一模一样。
色楞格河入湖口是在北海的南岸,这次马璘大军扫荡的区域亦是北海南岸湖口附近。勒石纪功不过是为了留下证据,对天子有个交待。北海北边也有零散的突厥人,不过马璘也不再去管,这些人毕竟不成气候。
大军没有在湖口多做停留,沿着湖岸向西而行,准备按照原来制定的计划,去找剩余铁勒诸部的麻烦。
……
感谢每一位投票给我的兄弟,每一位正版订阅的兄弟,多谢了。另外感谢隆隆书友、(稻草人)两位书友的打赏,很想认识你们。(未完待续。。)u
第(3/3)页